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我国第二大城市群,代表了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性土地空间范围。这一流域地区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较大差异。准确识别生产-生活-生态空间( PLES )的演变及其区域差异,对于阐明该区域土地空间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。目前,相关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PLES时空格局的分类和确定上。时空格局研究主要考虑单一尺度的行政区划,而较少研究分析生态脆弱的自然流域PLES的时空格局和区域差异。因此,在PLES分类的基础上,通过Theil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( ESDA )来衡量流域内两类城市PLES的区域差异。首先,长江中游城市群两类城市的生态空间受到生产空间( PS )和生活空间( LS )的压缩,其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空间受到较长时间的压缩,而LS和ES涉及PS压缩的现象主要发生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的非资源型城市。第二,这两类城市的PLES呈现出空间聚集的特征,PLES的高密度和低密度区域保持相对稳定。第三,长江中游城市群PLES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。长江中游城市群两类城市的PLES对经济发展变化比对人口分布变化更为敏感。